信阳毛尖为何要开启“回归”之路?
本文摘要:(杨大勇)一场春雨过后,被雨水洗刷过的大别山区河南信阳的茶园显得更加翠绿,信阳毛尖春茶的采摘也进入旺季。其实,在信阳当地,早有信阳毛尖“回归”呼声,也有不少茶农、茶商坚守传统技艺制茶,坚持“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生产。

  齐齐哈尔新闻网信阳4月9日电 (杨大勇)一场春雨过后,被雨水洗刷过的大别山区河南信阳的茶园显得更加翠绿,信阳毛尖春茶的采摘也进入旺季。与此同时,当地茶界倡导信阳毛尖回归“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生产也引发热议。

  “小浑淡”(芽小、汤浑、味淡)一度成为信阳毛尖的主流,受到市场的追捧,价格也曾一路飙升。可是,在许多业内人士心中却有诸多担忧,这种追求茶叶外形之举,对信阳毛尖产业的发展不利。

  清明节前夕,2023年信阳毛尖茶开采式在信阳毛尖绿茶的核心区信阳市浉河区举行,当地一家知名茶企信阳文新毛尖集团董事长刘文新发表了“致全市茶界同仁的倡议书”,向广大茶企、茶商、茶农等茶界同仁发出倡议:正本清源,回归品质。要严格按标准生产、严守质量关,倡导“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生产,转变传统观念,引导市场消费。

  不仅如此,为了保障信阳毛尖的品质,3月底,当地还在信阳毛尖主产区浉河区上线“山水浉河云赏毛尖”区块链溯源体系。这让信阳毛尖实现了“八大名茶山头”2.4万亩的每一片叶片都可以溯源,并且实现茶园打药预警、茶园种植监测、生产加工监控等茶叶种植生产过程全流程监管。

  一时间,倡导信阳毛尖回归“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生产在当地茶界引起热议。那么,信阳毛尖开启“回归”之路出于什么考虑?能给当地茶农和茶企带来哪些利好?

  信阳文新毛尖集团董事长刘文新接受齐齐哈尔新闻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过去追求“早、小”这是一小部分高端信阳毛尖市场的要求,但要做大做强信阳茶产业就要面对更广阔的市场,满足更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从信阳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应当提倡“回归”。

  刘文新介绍,倡议采摘“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方面基于从茶农角度考虑,便于采摘,产量高,茶农的收入就高一些;另一方面从市场端考虑,喝起来味道浓、耐冲泡、香气高,既喝到真正好的信阳毛尖,又感觉比较实惠,也比较受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如今,信阳毛尖“正本清源,回归品质”之举,得到了当地茶农以及茶企的认同。

  当地有茶农向记者表示,“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生产能提高茶叶产量,对茶农来说是件喜事。还有茶农说,今年采摘的“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已经逐渐成为市场销售主流。

  信阳一家茶企负责人说,倡导“回归”有利于信阳茶产业实现健康发展。“回归”信阳毛尖的本源是对信阳毛尖品质的“回归”,更是对消费者的负责。

  郑州市一信阳毛尖经销商认为,“回归”是信阳茶界思想上的转变,也是对信阳毛尖文化和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不仅在采摘上“回归”,生产工艺也要“回归”,这样才能促进信阳毛尖产业更好地发展。

  记者采访时发现,信阳茶界此次倡导“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生产是传统的“回归”,更是倡导品质“回归”。

  其实,在信阳当地,早有信阳毛尖“回归”呼声,也有不少茶农、茶商坚守传统技艺制茶,坚持“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生产。

  信阳毛尖绿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祖宏说,好的信阳毛尖应是“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杯好茶应该是色清、味浓、回甘。

  中国制茶大师伍德军坦言,信阳毛尖“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生产才是传统。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回归传统,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传统手工制茶。

  据悉,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被誉为“绿茶之王”。信阳茶始于周、兴于唐、盛于宋、名于清、扬于今的信阳茶,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