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日本外相首次访华 专家称日方应回归缔约初心、树立正确对华认知
本文摘要:(谢雁冰)日本外相林芳正于4月1日至2日访问中国。秦刚特别提到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打压半导体产业、台湾问题、一名日本公民涉嫌在华从事间谍活动案件等。”  对于一名日本公民涉嫌在华从事间谍活动案件,秦刚在与林芳正会谈中强调,“中方将依法处置”。

  中新社北京4月3日电 (谢雁冰)日本外相林芳正于4月1日至2日访问中国。这是2019年12月时任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访华以来,日本外相首次访问中国。当前中日关系面临着一定“不确定性”,此访如何弥合分歧,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备受瞩目。

  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当前中日关系发展面临关键节点,两国关系未来能否行稳致远,根本上取决于日方能否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日方应回归缔约初心,重温和恪守条约精神、摆脱零和思维,同中方加强对话沟通,妥善管控分歧,推动构建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

  外界注意到,除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同林芳正举行会谈外,4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分别会见了林芳正。有分析指,相关安排体现出中方对林芳正此访的重视,对发展、改善中日关系的诚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认为,中日作为本地区重要国家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双方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方面有诸多利益契合点,同时在维护多边主义、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等全球性问题方面也承担着相应的国际责任。

  但在受访专家看来,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中日关系既存在机遇,也不乏挑战。

  “近年来中日之间不时出现各种杂音和干扰。”项昊宇说,尤其是日本的对华认知和对华政策比较消极,“挟美遏华”以争取博弈优势的倾向增强,给中日政治与安全互信造成严重影响,也冲击了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他分析指出,此访表明中日双方有加强交流沟通的意愿,都不希望中日关系继续下滑。

  此访期间,中方多次提到中日关系的关键时间节点。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习近平主席同岸田文雄首相在曼谷举行首次会晤,为两国关系指明了方向。今年又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的重要节点。专家指出,和平共处、友好合作是中日关系唯一正确的选择,这是两国关系半个世纪历程带来的深刻启示。中方多次提及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意在呼吁日方重信守诺、以史为鉴。

  谈及如何为两国关系排障减负,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专家指出,在此访中,中方从方向、行动、关切等方面给出清晰立场。

  在方向上,秦刚在会谈中表示,双方应以领导人重要共识为引领,重温条约精神,加强交流沟通,推动两国关系排除干扰、克难前行。“‘排除干扰、克难前行’这八个字是中日关系的方向性关键词。”项昊宇说,日方应该树立客观理性的对华认知,奉行积极务实的对华政策,“这是当务之急”。

  在行动上,项昊宇认为,此访是去年中日五点共识的“续集”,是推动其落实的后续行动。此访中,中方尤为强调共同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践行“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以及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共识。

  例如,中方指出,以实际行动将两国“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重要共识落到实处;双方应该也完全可以做大经贸合作的蛋糕,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财政金融、医疗养老等方面加强合作等。

  而针对相关关切,中方也明确亮明红线。秦刚特别提到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打压半导体产业、台湾问题、一名日本公民涉嫌在华从事间谍活动案件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分析称,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事关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会给沿海民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隐患,是重要的现实问题;打压半导体产业,违背公平贸易、自由竞争的市场原则,是配合美国打“遏华”牌,损人不利己。“这三个问题在当前中日关系中非常突出,所以必须表明中方严重关切。”

  对于一名日本公民涉嫌在华从事间谍活动案件,秦刚在与林芳正会谈中强调,“中方将依法处置”。项昊宇指出,日方有声音炒作此访为“捞人”之举,这显得“来者不善”,不符合此次访华定位。中方的回应有利于防止舆论走偏,“这只是一个外国公民在中国违反法律的个案,应该从法律层面界定,而不应上升到两国关系层面”。

  外界还注意到,近两个月,中日在恢复交流机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2月,中日时隔四年重启外交和防务领域对话;3月底,中国国防部宣布,双方近期完成了海空联络机制直通电话线路建设。

  项昊宇表示,海空联络机制直通电话线路建设,有效充实中日防务部门沟通渠道。从恢复交流机制到恢复线下高层交往,一系列举措传递出稳定中日关系的积极信号,将增进互信,助力两国关系缓和。

  “当然,由于中日之间还面临着上述矛盾分歧,不可能很快转寒为暖,两国关系完全走上正轨,根本上取决于未来日方行为,此访是一个良好开端。”陈凤英说。(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