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被藏壮汉家里10年,三女两男共处一室,那种折磨说不出口
时间:2020-11-07 10:4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这是一段凄美的往事。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的大饥荒。 1960年初冬,渗入骨里的湿冷。 桂芬一家老少几天都没进米了,靠着红薯和野果捱日子。 今天,连红薯和野果都没了,儿子儿媳从外弄了些草根回来,拣几颗嫩的捣碎,放进两岁孩子嘴里,孩子边哭边艰难下咽。
桂芬看着孙子浮肿的身体,心疼不已,孙子打出生就饥一顿饱一顿,儿媳因老挨饿,连奶水都没有,孩子一直营养不良。 村里的郎中说,要找点米给孩子吃,不然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桂芬心里很恐慌,上个月,丈夫大山在外劳作时,没吃的还干苦力,头昏脑涨,掉水库里淹死了。 自己和大山早婚,不到40就有孙子了,可伶大山没有享这个福的命。现在,唯一的孙子再也不能有啥闪失了。 但去哪里找米呢?全村粮食都被拿去虚报高产“放卫星”了,家家户户挖草根吃,村村落落哀嚎一片。 想找米,得拓展地盘。 桂芬想到了丈夫的战友,报国班长。 1937年春节,18岁大山和16岁桂芬结婚。 当年9.18抗日全面爆发后,大山去参军抗战,分在报国的手下。 已怀孕半年的桂芬哭着去送行,班长向她敬了个礼,“弟妹,等着我们胜利回来。” 桂芬看见了报国眼里的真诚和信心。 抗日胜利后,大山血压经常莫名升高,晕乎乎的,老做病号,无法继续留部队,就回老家和桂芬一起养家糊口。 报国出身地主家庭,他爹是个心地不错的人,对雇农和村民都挺好,时常搭粥棚接济穷人。着实称得上好人家。 但报国长期在部队接受革命熏陶,认为回去继承家产是思想落后,所以,他又继续参加了解放战争。 解放后,报国家的财产都被充公了,但报国参战多次立功,所以他这个地主后代被安排在县城做干部。 1950年国庆,报国邀请大山带着桂芬参加战友聚会。 这时的大山和桂芬,都是土里土气的农民,但报国一点架子都没有,“弟妹,以后过日子大山要欺负你,我收拾他。” 桂芬看见他眼里还是抗日送行时的真诚和信心。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人人忙着搞建设,挣温饱,战友们没再举办第二次聚会。 一晃10年过。 报国是否还记得自己?突然找上门去,人家会不会帮忙? 有求于人真是件特别为难的事,何况一直也没啥走动,有难处了却不得不冒出来临时抱佛脚,桂芬心里五味杂陈。 她一直靠双手劳动吃饭,没求过谁。就算现在饥荒之时,大人吃树皮都可以熬下去,但两岁的孙子撑不住呀! 人命关天,豁出老脸,硬着头皮去试一试吧。 报国是干部,听说国家保证干部粮食,看他能不能多出几斤米给自己,让孙子补些营养,度过难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