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婚姻里的“自私”:不是疏远,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并肩
别误会,这里提倡的“自私”,绝不是让你变得损人利己、冷漠无情,而是一种清醒的“自我关怀”和必要的“边界意识”。
它是在提醒你,爱别人的七分满,留下三分好好爱自己;是在亲密无间的关系里,依然要为那个独立的“我”保留一方呼吸的天地。
我身边有个姐妹,她的婚姻转变就是最好的例子。婚后头几年,她是朋友圈里公认的“贤内助”,生活完全围着丈夫孩子转,把自己累成了高速旋转的陀螺,却感觉不到幸福。
直到有一天她“醒了”,开始每周雷打不动地去上自己喜欢的舞蹈课,平静地告诉家人:“这是属于我自己的时间。”
当丈夫习惯性地把脏衣服丢在沙发上,她不再默默收拾,而是温和但坚定地说:“亲爱的,麻烦你把它放进洗衣篮。”
她甚至重新规划了自己的职业,开始学习新的技能。
起初,家里确实有些“小震荡”,丈夫也曾抱怨她“没有以前那么顾家了”。
但奇妙的是,日子久了,他开始自己找袜子,偶尔还会笨拙地尝试做饭,甚至会在她学习的时候,主动带着孩子出去玩,不打扰她。
这位姐妹感慨:“以前我总怕他觉得我不够好,拼命想做得更多,现在才明白,我得先让自己舒展、快乐起来,这个家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
这种“自私”,本质上是你开始正视并尊重自己的需求。
它不是让你在婚姻里斤斤计较,而是让你能够温和而有力地告诉对方:“我的感受很重要,我的需求需要被看见,我的界限不容侵犯。”
我愿意为这个家付出,但不代表我要放弃我所有的梦想和追求;我愿意照顾你和孩子,但不代表我要牺牲掉我全部的个人空间和时间。
好的婚姻,是两个“完整的人”相遇,而非“牺牲者”与“受益者”的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