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真是一场人间“喜剧”!
时间:2025-06-01 06:23 来源: 作者:作者:胡寒笑 点击:次
顺流而下的是岁月 逆流而上的是烟瘾 若是能回到大学时代 我一定拒绝舍友递过来的那支烟! ——写在开头的肺腑之言 ![]() 如果将尼古丁拟人化 那绝对是PUA界的天花板 每次0.5秒的颅内高潮 却让吸烟者甘愿用余生买单 每当深吸一口 尼古丁7秒就能攻陷大脑 比博尔特还快 它温柔地撩动多巴胺开关 转头就开启"戒断反应"模式 让人抓心挠肝 ![]() 最损的是 一支烟仅维持半小时 于是每隔40分钟就得上演"人间烟火" 晨起要来支"清醒烟" 饭后得来支"消化烟" 开会中间必须抽支"时间管理烟" 硬生生把吸烟搞成了生活美学 满满的"仪式感依赖症" ![]() 事实上 吸烟几乎损害人类所有器官 “点燃我,就等于放出4000多种化学物质, 从头到脚伤害你。” 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信息显示 中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 约有7.4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 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逾100万 面对有害无益的香烟 人们不禁会想: 戒烟为什么这么难? 从生理层面来讲 吸烟是一种尼古丁成瘾行为 会引起神经适应性改变 使人们逐渐对其产生依赖 在这一过程中大脑的奖赏系统和决策系统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成瘾的原因往往还涉及情感和心理压力 很多人选择用抽烟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焦虑 或者是把抽烟当作一种社交和习惯性行为 也有的是为了寻求快感和享受 ![]() 对于吸烟的危害 广大吸烟者或许更心知肚明 几乎每一个吸烟者都尝试过戒烟 据统计 不采取其他干预手段 戒烟成功率堪比中彩票 约5% 其余的吸烟者 大多处在“戒与不戒的叠加态” 在尼古丁的泥沼里反复挣扎 正如有人调侃: “戒烟很简单,我一年戒了三次。” ![]() 当吸烟者开始戒烟 大多数人会首先向全世界宣告: 我戒烟了! 然后扔掉香烟打火机烟灰缸 随之而来的,是“惨烈”的戒断反应 除焦虑、烦躁、嗜睡、食欲大增外 心理反应更是一场精神层面的自我折磨 堪称一场“喜剧”!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抽烟? 为什么便利店收银台前的薄荷糖 与香烟一直保持20厘米的暧昧距离? "你知道我这七天是怎么过的吗?" 左半脑在循环播放《戒烟进行曲》 右半脑却在单曲重播《来啊快活啊》 货架上的香烟像极了前任的暧昧微笑 脑细胞都变成复读机: "没有烟的人生不值得过!" 情绪管理堪比更年期遇上青春期 自己时刻在与香烟谈判—— "今天要不要放过彼此?" 甚至在雾霾天发呆: "这PM2.5的颗粒感,像极了香烟的温柔。" ![]() 其实戒烟难的终极奥秘 在于我们总想"战胜"欲望 正如亚伦·卡尔所编写的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 “除了不想戒烟的人, 任何人都可以戒烟!” “一根接一根点燃香烟, 每天重复这样的过程, 是全世界最无聊的事。” 请放下心中的恐惧 丢掉手中的烟 ![]() 如果觉得自己意志力薄弱 演不好这场“喜剧” 不妨使用各类戒烟替代品 如尼古丁咀嚼胶、戒烟贴等 或直接奔赴医院的戒烟门诊 让医生帮你“断瘾除根” 至于使用电子烟戒烟 吸烟者大概率会一会儿吸电子烟 一会儿吸烟 ![]() 在某种意义上 控烟是一场社会价值系统的迭代过程 当人们开始炫耀戒烟时长而非烟酒档次 当年轻人用运动替代烟圈数量攀比 这种群体认知的迁徙速度 或许才是决定戒烟战争胜负的关键变量 庆幸的是 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 与国家控烟力度的加强 中国控烟实现了“四提高一降低” 无烟环境保护人口数量快速提高 控烟立法覆盖人群比例显著提高 戒烟服务便捷性明显提高 全社会关注控烟的氛围空前提高 人群吸烟率降低 当你放下手中的香烟 你便成功戒烟了一半 坚持下去 让大脑学会自力更生 不再当尼古丁的舔狗 让身体重建欲望秩序 不再臣服于香烟化学分子式 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 请演好这场人间“喜剧” 让多巴胺为生命本身而澎湃!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和尼古丁搏斗的勇士! 作者:张远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