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生活移动版

  • 自立自强,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日期:2022-10-22 07:45:26 点击:162 好评:0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是一名有37年党龄的老党员。“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农业的表述,他看了一遍又一遍,“让我更加坚定信心,为...

  • 聚焦“双碳”战略目标 提高绿电消纳能力

    日期:2022-10-22 07:45:13 点击:114 好评:0

    ◎陆冬琦 黄 馗 黄 飞 本报记者 刘 昊 【数字成绩单】 “790亿千瓦时 截至今年9月,广西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装机累计突破1500万千瓦。今年1—9月,广西累计消纳清洁能源电量超790亿千瓦时,比2012年翻了一番,再创新高。” “今年1—9月,广西累计消纳清...

  • 带来安全感幸福感的“中国自信”

    日期:2022-10-22 07:45:00 点击:105 好评:0

    ◎本报记者 何 亮 张佳星 【从二十大报告看未来中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两次提到“平安中国”,都与“更高水平”紧密相连: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当今中...

  • 交通强国建设正疾步向前

    日期:2022-10-22 07:44:47 点击:55 好评:0

    ◎本报记者 矫 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0月19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综规处副处长刘东说。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

  •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日期:2022-10-22 07:44:34 点击:185 好评:0

    ◎本报记者 张佳星 人才是第一资源。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天下英才发出时代召唤,也对育才、引才、用才、梯队建设等方面作出明确指引。这在青年科研人员中引发热议。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 数字技术推动中国人美好生活

    日期:2022-10-22 07:44:21 点击:79 好评:0

    ◎本报记者 刘 霞 【外眼看中国】 显示实时交通信息以及预计旅行时间的导航应用程序、帮助顾客在网上购买到最合身衣服的虚拟试衣室,以及可以在家里与珍贵文物“近距离接触”的虚拟博物馆……上述十年前无法想象的情景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亚洲...

  • 暗能量与暗物质获迄今最精确计算

    日期:2022-10-22 07:44:08 点击:152 好评:0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的一项分析,对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设置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限制。通过这种被称为Pantheon 的分析,宇宙学家确认宇宙由大约三分之二的暗能量和三分之一的物质组成,这种物质主要以暗物质的形式,在过去数十...

  • 科技是中医药发展的翅膀

    日期:2022-10-22 07:43:54 点击:194 好评:0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陈 曦 赵汉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其中明确要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一要求的提出,不仅激励着中医药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也让中医药成为二...

  • 北斗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日期:2022-10-22 07:43:41 点击:174 好评:0

    ◎本报记者 付毅飞 每天早上8点,浙江省遂昌县仙侠湖边都会有3台无人机准时起飞,分别沿预设路线开始水域巡检。4个小时左右,它们就能对17平方公里的仙侠湖完成95%水域面积的巡检工作。 “过去一年多,随着千寻位置北斗时空智能技术的引入,水域巡检执法变得...

  • 加快建成最“纯净”的实验室

    日期:2022-10-22 07:43:28 点击:101 好评:0

    ◎本报记者 吴纯新 10月20日,在四川省凉山州雅砻江畔的锦屏山隧道,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项目团队攻克“地下2400米”极限挑战,建设最“纯净”的实验室。 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深潜”地底的建设者们备受鼓舞、干劲十足。“我们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