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拆或不拆,难题怎么破?
本文摘要:齐齐哈尔新闻网绍兴7月15日电(记者 项菁)“现阶段,一些地方对待历史文化出现了极端思想,要么拆,要么一块砖头都不能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吴志强1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直言,这样的思想容易让城市复兴

  齐齐哈尔新闻网绍兴7月15日电(记者 项菁)“现阶段,一些地方对待历史文化出现了极端思想,要么拆,要么一块砖头都不能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吴志强1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直言,这样的思想容易让城市复兴掉入“陷阱”,对历史文化保护不利。

  当日,2023年“7·15”绍兴古城保护日暨古城文化传承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浙江绍兴古城举行。作为受邀出席的著名城乡规划学家,吴志强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参与了柏林老城、巴黎老城、汉堡港口、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城市保护和规划建设。

  “城市是生命体,含有基因和细胞,是需要被呵护的。”吴志强受访时认为,破解上述极端现象,关键要厘清什么是城市基因、什么是城市细胞,“城市基因是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根本特征,不能随意改变,而城市细胞是更新换代的,若不更新,生命就会死亡”。

  以9.09平方公里的绍兴古城为例,这是一座2500余年城址未变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保留着越王台、八字桥、大善塔等诸多历史文化遗迹。近些年,虽然当地政府从宏观层面颁布《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大力实施“千年古城”复兴计划等,但面对城市里具体的历史建筑时,也常常有“拆”还是“不拆”的苦恼。

  经吴志强及其团队多年调研,其谈及,从绍兴古城保护看,绍兴会稽山脉、古城内三座山、护城河、记忆路网、街区肌理、标志性的桥和塔等不能动,因为这些是绍兴“独一份”的基因。城市基因以外的细胞,则需要顺应时代脚步,通过更新、复兴让城市更加美好。

  古城是城市历史文化和民众情感记忆的生动载体。坐拥一方文化瑰宝,绍兴正大力推进绍兴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通过修建迎恩门水街、书圣故里、阳明故里、徐渭故里等文商旅项目,让古城可持续发展。

  “绍兴古城申遗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要找到申遗最重要的价值,为人类作出贡献。”当日,受聘为绍兴古城申遗总顾问的吴志强告诉记者,绍兴历史灿烂悠久,要精准发掘古城最富价值和最伤生命力的要素,接下来其也将邀请全球业界专家到访绍兴,集思广益为绍兴古城保护和申遗努力。

  “具体实施时,要注重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平衡。”在吴志强看来,包括古城在内的城市复兴首先要清楚“为了谁”,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老百姓美好生活形成“正循环”;二要善用数字技术辅助,让现代科技为城市发展赋能;三要处理好人与大自然、城市与大自然的关系,挖掘好“遗产智慧”。

  诚然,传承文化不是简单地复古,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风起云涌,历史文化保护也不断注入现代元素。比如绍兴古城信息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等数字孪生技术,归集古城内各类关联属性数据,并从政府治理和社会服务两端形成多个子场景应用;依托元宇宙,绍兴“越元宇宙”数字创新博物馆项目亮相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民众可以体验绍兴未来的城市场景,看见全球优秀古城创新案例。

  在数字技术、测绘技术等加持下,由绍兴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绘制、今年6月发布的《南宋绍兴府城图》掀起了宋韵热潮。当日会议上,《南宋绍兴府城图》英文版、法文版、意文版首次对外发布,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智能城市平台发布,推动古城历史文化迈向国际。

  “从这张图,我们能看见宋城的布局,这对绍兴古城保护具有精准的指导价值,也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吴志强如是说。(完)

【编辑:苏亦瑜】